近日,河内街头一辆造型奇特的重型卡车炮引发越南全网轰动。 粗壮的车身顶着短粗炮管,装甲驾驶舱像"方盒子",被军迷戏称"钢铁河马"。 这款由越南军工巨头Viettel研发的152毫米车载炮,刚下线就被民众抓拍到转运画面,官方虽未公布细节,民间已热议其"国产技术突破"。
俄式底盘套老炮,硬凑的"国产货"
细看发现,卡车底盘轮胎布局与俄罗斯卡玛兹-63501完全一致。 越南广宁省恰好有俄越合资的卡玛兹生产线,后勤保障更便利。 但Viettel对底盘进行了本土化改造:原版单排无防护驾驶舱被改成双排装甲舱,增加炮班座位和防护能力。
火炮部分则暴露了越南工业短板,直接挪用苏联D20型152毫米榴弹炮。 这款老炮仅有34倍径,炮管短促导致车身比例失调。 中国曾仿制该炮开发66式,但早已退役。
射程短板致命,前线部署成"活靶子"
D20火炮的缺陷在现代战场被放大:普通弹射程仅17公里,即便火箭增程弹也只能打24公里。开火时需推进到距前线10公里内,极易遭无人机和反炮兵火力覆盖。
对比周边国家装备,中国PCL-181车载炮射程超50公里,俄罗斯2S43"锦葵"也达同等水平。 而越南现役大口径火炮仅剩美制M114、苏制M46等越战老装备,选择D20实属"矮子里拔将军"。
电子技术救场,数字火控成亮点
为弥补火力不足,Viettel在数字化火控上发力。 封闭战斗室顶部的数据链天线显示其支持无人机协同作战,一键调炮功能可缩短射击反应时间。 这种"电子超前、机械滞后"的特色,与越南电子产业强、重工业弱的结构一致。
不过近看细节仍显粗糙:炮架焊接痕迹明显,驻锄液压杆裸露,铆接装甲板缝隙不均。 相比早年仿古巴的PTH-130卡车炮虽显进步,但工业水准仍落后国际主流十年以上。
多元采购暴露焦虑,天价买韩货补短板
本土研发吃力的同时,越南正砸重金外购。 2025年8月购入20门韩国K9A1自行火炮,总耗资3亿美元。 这批52倍径155毫米重炮将部署中越边境,单价比巴基斯坦武直10ME仅低500万。
选择韩国而非法国"凯撒",除价格因素(K9单价仅350万),韩方承诺协助越南建立弹药生产线。 但K9核心部件依赖美德等国,西方是否放行仍是变数。
老炮生锈,新弹烧钱
现役主力仍是二战SU-100自行反坦克炮、锈迹斑斑的D30牵引炮
1300门压制火炮中仅150门2S3自行火炮算"现代装备"
自研105毫米卡车炮需人工装填,射界受限只能向后开火
远程火箭炮计划更尴尬。 仿制以色列技术攒出发射车后,弹药成本成新难题:按国际价格,一枚300毫米火箭弹价值10万美元,一个营齐射960万美元瞬间蒸发。 越南计划装备的72辆发射车所需600枚弹药储备,相当于全年军费1/10。
边境部署的算计与风险
20门K9计划部署谅山、高平等毗邻中国省份,67公里/小时公路机动性被越军寄望于"打了就跑"。 越南学者直言意图:"增加巨人动武的成本",以陆上压力牵制南海资源。
但现代战争规则已变。 中国PHL-191火箭炮射程覆盖500公里,反炮兵雷达定位时间缩至8秒。今年中越联合训练中,越军官目睹解放军无人机穿透伪装网、机器狗复杂地形侦察后集体沉默。
钢铁河马的启示
当越南社交媒体为"国产新炮"欢呼时,卡玛兹底盘俄罗斯造,D20火炮苏联遗产,数字火控芯片疑用西方技术。 所谓"国产",更像跨国零部件拼装。
在柬埔寨装备中国AR-2火箭炮、泰国列装以色列ATMOS卡车炮的东南亚军备竞赛中,越南选择同时押注本土研发与天价外购。 但钢铁巨兽萌态外形下,仍是工业基础薄弱与地缘博弈的挣扎。
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