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累到连外卖都不想点”——这句吐槽最近在朋友圈刷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有人把它当段子,有人却悄悄把药罐子换成了砂锅,一锅黑乎乎的汤,连喝两周,下班居然能爬七楼不喘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不是玄学,是厨房里的便宜货:黑豆、黄精、猪骨,加起来不到三十块,比一杯手冲还便宜。
先说黑豆,别小看这颗“黑珍珠”。
有机的比普通的贵五块,花青素却直接飙高三成,相当于给肾打了一针天然抗氧化剂。
泡一夜,豆皮一搓就掉,说明没熏硫,放心下锅。
再聊黄精,去年中国中医药大学把它塞进小鼠跑步机,发现多糖成分能把线粒体电量从“省电模式”直接拉到“性能模式”,翻译成人话:细胞充电站提速,人就不容易“断电”。
挑的时候别选切片太整齐的,断面像冰糖、带菊花心的滇黄精才够地道,嚼一口黏牙,甜里带涩,准没错。
猪骨部分最容易踩坑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菜市场的“网红筒骨”看着粉嘟嘟,其实可能是冷冻半年的“僵尸骨”。
冷鲜柜里带追溯码的脊骨或尾骨更香,脂肪少,胶质多,炖两小时汤就能挂勺。
三高同学把骨量砍半,黑豆加到80克,照样浓醇,不升血脂。
升级版配方不复杂:五指毛桃20克给汤加一层椰香,桂圆10颗把甜味顶上去,陈皮5克解腻,枸杞15克最后撒,颜色一下子活过来。
想再猛一点,丢3克西洋参,补气不燥热;脾虚的顺手削一段鲜山药,汤立刻变稠,像给胃穿了件羊绒背心。
操作没难度:猪骨冷水下锅,焯水三分钟,血沫一打就捞。
所有干货进砂锅,加水1.5升,大火滚10分钟转小火,盖条缝,让汤面轻轻冒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两小时关火,盐都不必放,嘴里先回甘。
下午三点喝最贼,膀胱经当令,代谢开高速,营养顺着水路直达疲劳仓库。
一周三次,连续两周,地铁里让座的是别人,自己站着也能刷完一集剧。
有人担心“虚不受补”,其实阴虚火旺的才要悠着点,舌红少苔、夜里盗汗的,把黄精减到10克,加10克麦冬,立马变清凉版。
食材别贪大,云南黄精、新会陈皮、黑龙江有机黑豆,道地才出味,网购认准产地标,比看销量靠谱。
最后提醒一句:汤再好,也替不了早睡。
想真正回血,十点半关屏,砂锅预约好,第二天起床先喝一口,再冲地铁,你会发现——原来“精力”不是奢侈品,只是厨房角落里那三样其貌不扬的干货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