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媒体突然爆料:中国派出600名军人赶赴俄罗斯,专门学习俄乌战场上的“实战秘籍”!
这则消息像炸弹一样被日本NHK记者搬上了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。记者盯着发言人郭嘉昆,语气咄咄逼人:“乌媒说中国要派人去俄军事基地学打‘海马斯’火箭炮、拆解F-16战机,甚至练巷战——这事是真的吗? ”全场瞬间安静,所有人都等着看中方怎么接招。
郭嘉昆面不改色,只回了9个字:“我没有这方面的信息。 ”干脆利落,既没承认也没否认。 可这句话刚落地,外媒立刻开始“脑补狂欢”。 日本《读卖新闻》抢先解读:“中方不否认就是默认! ”欧美媒体更夸张,直接定性成“中国突破对俄军援红线”,话题秒冲热搜。
西方拼命炒作,却忘了问:这事到底有多离谱?
乌克兰《基辅邮报》的原文写得像战地小说:600名解放军精锐要深入俄军基地,学拆“爱国者”导弹、练无人机反制,连训练场地都“安排”好了——库尔斯克练巷战,远东靶场打无人机……细节详实到番号番号都列了出来。
可问题是,证据呢? 一张照片、一段视频都没有,全凭“情报人士透露”。 更矛盾的是,就在外媒炒作“中方偷偷派人”时,中俄的联合军演正大光明地进行着。 比如去年9月的“北部·联合-2024”,双方连指挥权都互换了——俄军官指挥解放军,中国将领调遣俄军,战场协同练得比兄弟部队还熟。
中俄军事合作早就是“明牌”,何必偷偷摸摸?
普京今年6月公开表态:“中俄军演常态化,今年继续搞。 ”这话不是场面话。 5月莫斯科红场阅兵,102名解放军踢着正步走过观礼台,普京当场点赞:“这就是中俄战略协作的底气! ”
技术层面,两国更是互补到极致。 中国缺航空发动机技术? 俄罗斯给。俄罗斯愁无人机和电子战短板? 中国补上。今年珠海航展上,歼-20和苏-57并肩亮相,连隐形战机核心技术都敢共享。 这种深度合作,还需要专门派人去前线“偷师”?
俄乌战场经验,真值得中国专门去学吗?
俄军打得确实不够漂亮,但这场仗毕竟是冷战后最大规模实战。 城市巷战怎么打? 无人机群怎么防? 电子战系统怎么干扰西方武器? ——这些全是未来战场必修课。
中方其实早就在“合法合规”地研究。 按《联合国宪章》第51条,主权国家搞国防交流天经地义;中国《国防白皮书》也白纸黑字写着:与友好国家军事合作只为“维护地区稳定”。 说白了,中国就算真去学,也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。
西方双标玩得溜,自己援乌却不准中俄合作?
美国一边给乌克兰送F-16战机、“爱国者”导弹,一边炒作“中国学俄经验威胁台海”。 可当被问“中国不买俄油气,14亿人用啥? ”时,王毅外长直接反问:“难道要我们断民生保政治? ”
乌克兰的操作更矛盾。 乌总统泽连斯基刚骂完中国“援俄无人机”,转头就求着西方军火加码。 耿爽在联合国点破关键:“停火止战不能光喊口号,得靠谈! ”中方提三点方案:谈和平协议、护平民安全、大国别煽风点火。
外交部的9字回应,为何成了“教科书级答案”?
日本记者本想挖坑,结果被郭嘉昆一句“没信息”反将一军。 这种回应留足了战略模糊空间——既不授人以柄,又守住底线:中国和谁合作,轮不到别人审问。
回头再看乌克兰媒体的“大新闻”,更像一场自导自演的戏。 仗打累了,美国援助迟到了,就抛个“中俄威胁论”吸睛。 而中方呢? 用9个字淡定拆招,继续该演训演训、该巡航巡航。 毕竟真正的战略协作,从来不需要靠小道消息证明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